现实生活中,我们所接触到的磁铁有很多种,但是归总一下,两大类:磁铁和电磁铁。不了解磁铁的朋友可能会把二者当成一回事,这是个误区。
我们日常生活说的磁铁其实不是磁铁,而是磁石,是一种天然的带有磁性的矿石。其成分是铁、钴、镍等原子结构特殊,原子本身具有磁矩,一般的这些矿物分子排列混乱。磁区互相影响就显不出磁性,但是在外力(如磁场)导引下分子排列方向趋向一致,就显出磁性,也就是俗称的磁铁。铁,钴,镍,是最常用的磁性物质,基本上磁铁分永久磁铁与软铁,永久磁铁是加上强磁,使磁性物质的自旋与电子角动量成固定方向排列,软磁则是加上电流(也是一种加上磁力的方法) 等电流去掉软铁会慢慢失去磁性。磁铁不是人发明的,有天然的磁铁矿,最早发现及使用磁铁的应该是中国人。所以“指南针”是中国人四大发明之一。
而电磁铁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人工制作的。电磁感应原理的核心是有电就有磁,单跟导线通电后,导线周围会形成一个围绕导线的磁场,电流方向决定磁场方向。不过由于缺乏导磁材料 磁场相对较弱(空气磁阻很大),导线做成线圈后会加强磁场的效果,若导线的线圈绕制在导磁铁心上就会最大限度的减少损耗,形成电磁铁。换句话说,有电才有磁。
现在我的朋友们有没有觉得清楚了些呢?